* 手头有一堆文献,从哪一篇开始?
* 打开文献,第一件事做什么?
* 如何从摘要和结论中猜测文献内容?
* 如何从参考文献和注释中发现有用的信息?
* 怎样做标记?
* 大部头专著怎么读?
* 如何「记住」文献,让它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?
♥
获取文献

肉身翻墙用谷歌学术就可以了,国内的小伙伴可以在搜狗学术和百度学术里查询,搜索框下面的logo就是要查找英文文献的网站。有些文献在ResearchGate可以找到作者上传的全文,如果不能下载可以尝试直接联系作者。人称学术界的Facebook,用学校邮箱注册。
♥
论文摘要
一篇abstract应该包括以下五个部分:
1) Motivation/Background,一句话交代研究的“起因”;
2) Problem statement,一句话陈述这篇paper旨在解决什么问题;
3) Methodology/Procedure,一句话介绍你具体是怎么做的;
4) Results,一句话解释你得到的结果;
5) Conclusion,一句话总结整篇论文的工作。
其中每句话之间要有逻辑的连贯性,最后的conclusion应该点明你的result在何种程度上解决了你的research question.
举个栗子 ↓

♥
选择文献
不是看到标题适合就扑上去读,可以先了解这篇文献的价值,比如说文章的引用次数。毕竟看了一些文章,基本知道自己领域内哪些期刊比较权威,哪些学校比较擅长研究这个方向。谷歌学术有个可以直接看引用次数的插件,很好用 ↓

♥
从哪篇开始看
1、发表时间:如果研究主题的时效性比较强,可以从最新的开始看。
2、切合自己研究方向:不要看得太泛。
3、权威性作者和期刊
4、批判性的论文先看:在标题里带着critical或者a different perspective.这样的文章带着原来文章的不同观点。
5、内容通俗易懂的文章先看:标题是问句或相对口语化一般比较注重观点和向读者的传达,但是要谨慎引用针对初级研究者的文章。
6、用词比较讲究:比如这篇 ↓

♥
如何阅读
1、先扫一眼keywords:因为学术领域很庞大,同样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意思不一样,先了解整个文章的定位。
2、从摘要和结论猜测文章内容:带着猜测和问题比一头扎进去看效率高;看了开头和结尾,想想自己如何架构文献,通过对比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;建立interaction有助于吸收和记忆。
3、带着问题阅读: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?它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?以便判断这篇文章在你的研究中处于什么位置。就像做英语阅读理解,先看问题再看材料。
4、插播一些概念辨析的问题。
solve the problem和answer the question的区别。有的文献针对problem是提问题,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困境;而question是针对困境提出的解决方法的问题。
abstract和introduction的区别。abstract像一个压缩包,解压后是包括introduction,它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。
introduction和literature review的区别。introduction介绍的是文章本身,background是现状存在的问题,review是学术界已有的研究。
5、阅读技巧。
在一个研究领域,生词是有限的,当你越过每一行都要查单词的阶段就能读得越来越顺畅了。

翻译工具:谷歌翻译和有道词典
提取出转折词:比如说but/in the previous part就可以在脑海中高亮了。
不能get lost:要明确自己的目标,一定要记住标题并在旁边附上目录。
随时记录:因为看文献时间比较长、容易被打断,所以要保持记录,这样被中断后看着笔记也能迅速激活大脑。
♥
如何吸收和整理文献
1、pdf上直接做标记,文献管理用mendeley,也有很多人建议用endnote。
2、highlight和note。第一遍只高亮,第二遍才做笔记。五种颜色,一种核心论点、一种论证、一种自己写文章时适合的表达、一种没看懂的存疑、
3、用英文写review summary,用中文记笔记,整体的comment可以用英文写。毕竟使用笔记的作用是当作索引,中文更方便。
4、记住文献,让它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。对哪种类型比较敏感,就用哪种类型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,比如根据期刊、人名、年份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