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或许你会以为去到美国读文科的reading是这样的:


其实,美国大学里的学习强度确实要比国内的高校大一些,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被大家以生命吐槽的特殊技能给夸大了。
不光阅读量被夸大,还有许多人文社科的留学生以大量的reading和无尽地赶essay为炫耀的资本,渐渐也就形成了“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周读几百页的阅读,天天写论文”的高端的假象。
首先,以我自己reading的量来说,一学期3门课,三本教科书每周1-3章的阅读量,基本上一周不到三百页的文献阅读用来写essay,其中一门语言学课布置了小说,再加上蹭的一门文学课一周三百页左右的阅读量,加在一起的确是好几百页,看起来堆成山,但并没有达到不能应付的地步。作为一个睡眠少于10小时就会失落的人,我一星期三节课,还是能保证每天7-10小时睡眠的。
因为“量大”并不能说明什么。我非常同意的一个观点是,一定要看你的reading的目的是什么,是简单地为下一节lecture做知识准备,还是要写analytical paper,是exam中会考的知识点,还是要引用的文献。这样才能决定需要记住哪些部分,哪些需要做标注和笔记,哪些需要分析和paraphrase,哪些可以一带而过,哪些需要标好citation。有时需要细读和理解,有时则对材料本身的掌握没必要太过注重,有时要建立一个体系框架,仔细分类,有时则看一句是一句便可。
几乎所有人的阅读都是有选择性的,几百页的阅读真正计算下来,走马观花占多数,况且有些reading真的不是为了精读而设计和布置的。额,有能做到每周精读几百页的请来宾大读文科博士。
其次,阅读“量大”是人文和社会学科的天然属性和学术要求,没什么好炫耀的,不说美国顶尖大学,就说top30或是国内985,也会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基本素质。既然到了研究生阶段,既然选择了文科的学习,这点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做到,不要大惊小怪。这就又回到了那个“留学病”的话题:做了西红柿炒鸡蛋和可乐鸡翅就称贤惠了,读了5篇论文就觉得自己在reading中炼狱重生了,朋友圈充斥的夸张吐槽还少么:

赶Due是全球学生的好伙伴,是每个学霸学渣都有的使命,所谓“美国顶尖大学”是这样,国内985也是这样,没什么特别的。看着google calendar上的日子还远,就先打游戏看剧party出去浪,突然要交project了才开始看作业要求,临近考试才拿起死贵的全新教材,要上课了才想起没读reading写不出essay。干脆慢慢拖吧,在最后一秒钟我总是能完成的,这是国内外所有学生的通病。正是因为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堆到最后去做,才有了“怎么有这么多reading!!!”的错觉:

第四,就如答主“云豆卷”所说,“我不是未曾囫囵吞枣地读”。就在上周,很多研一的学生都被叫去一个study strategy的workshop去学阅读文献的技巧和策略。说实话我并没有学到什么,或许所学到的我并没觉得有太大帮助。所谓每一段挑第一句读、只看摘要和结论、拿记号笔画概念画重点,不过是deadline快到了,不囫囵吞枣糊弄自己就读不完的尴尬情景罢了,不过是快考试了没翻过教科书的抱佛脚的盛况罢了。如果真抱着读书的想法来上学,我真不觉得完全依赖速读策略有什么好。
说实话,对于很多reading response和reflection来说,的确是看个摘要、结论或者中心句就够了,联系自己的思考和经历做出回应即可,这类essay不拿A真的应该找个角落自抽。

学姐说了这么多,大家找到点感觉了吗?总而言之,大家要相信自己,有付出就有回报,好好加油吧~当然了如果初到国外留学的同学们觉得完成作业有困难,可以选择我们hotessay的留学生作业代写服务,我们从事留学生作业代写行业已经八年时间,积累了丰富的代写经验,沉淀了一大批专业的英文写手,有着完善的运营模式,网课分期保分,作业担保交易满意付款,完美售后,客服7*24小时在线确保您的代写要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,赶紧试试吧~
